寫作的慣性與惰性

前兩天一位老同學忽然透過傳訊問我某個詞怎麼寫,我問道:「這是要做什麼用的?」

--

同學遲疑了一下,才告訴我:「在寫參加倪匡科幻獎的小說啦。今天半夜就要截稿了。」

原來如此,半夜截稿……也就是還有半天時間。

雖然我手上還有一堆工作要做,不過看看比賽規則,只要三四千字就能參加,那我也來寫著玩玩吧,幾個鐘頭應該是寫得出來的。

不過後來想想,還是沒寫;一來工作真的做不完、二來寫得快跟寫得好是兩回事。

因為工作習慣的關係,只要有適當的題目和靈感,一天寫個幾千上萬字對我來說並不是難事。不過如果寫的是這種有劇情、比創意的文字,要掰得出來還是有把握,不過能不能看就很難說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自己寫作的「慣性」和「惰性」。所謂慣性,就是因為長年大量翻譯和書寫(雖然是透過電腦)的關係,要鋪陳出一篇有結構的文字、再加上許多可有可無的形容詞,說實在話,只是舉手之勞。

所謂惰性,就是前面所說的這些作品,多半侷限在某些領域和思考模式之中,並不完全真正是自由發揮之後的創作;寫來寫去,往往有很多其他東西的影子。

用這樣的方式迅速堆砌出來的文字,去參加高手雲集的小說競賽只能說是自討苦吃、浪費評審的時間。

也因為我不喜歡寫這樣的東西,所以當工作忙碌、無暇思考的時候,我只能選擇暫時不寫、等待靈感或事件發生,而不是利用工作磨練出來的「稟賦」來湊文字交差。

究竟在自己的網站上寫東西,好歹還有點寫不寫的自由。當有點時間的時候,如果沒有靈感,我會靠閱讀來尋找書寫的題目,透過評論或比較的方式來變出一點略有可看性的內容。

不過(做過翻譯或企劃工作的朋友應該都有同樣的經驗)當時間和腦筋完全被佔滿、除了報紙閒書之外沒有力氣閱讀的時候,雖然每天日產萬言,可是自己想寫的東西就是變(便)不出來。

所以,我就沒有自不量力去參賽了,祝同學好運吧!

--

--

Thinker, writer, scuba diver, motorcyclist, cigar aficionado. Was Chief Editor of Macworld Chinese. http://fred.mba, reach me at fred@tuna.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