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手機照相,我的情結很矛盾。

對於許多用戶十分看重手機的攝影規格或效果,我有兩個彼此相當矛盾的想法。

--

首先是反面的。

我們之中的多數人(以我為首)攝影技巧多半在三到五流之間,就算現在免費送上一部頂規的徠卡或哈蘇相機,我也不見得能拍得出什麼鬼來;如果一百次快門裡出得了一張看得過去的照片,就已經足夠驕其妻妾了。

何況有些手機的攝影效果即使廣受喜愛(但往往是用太過飽和的顏色、不自然的「特別色」、或是硬拗出來的數位景深來騙我們外行人),往往也只有一兩年的壽命;要不是整支壞掉、電池無效、不然就是系統升不上去。

何況,會那麼注重些微效果差異、崇尚跑分規格的用戶,通常手機也不會用太久;還沒等到發揮硬體實力、或是還沒拍出幾張看得過去的照片驕其妻妾,該支手機早已打入冷宮了。

最重要的是,咖盲北鼻,你的螢幕根本沒有校色、很可能也根本不能校色(例如行動設備);在嚴重色偏、亟需調校的螢幕上對照片品頭論足,或是上傳到會嚴重壓縮照片、根本無視於色彩描述profile的平台去比較效果,其實是蠻令人心疼你時間的一種行為。

再來是正面的。

講究照相品質,就像講究手機的音樂播放音質一樣,是完全隨人高興、判斷標準也相當主觀的事情,只要你覺得好就是好;至於我是木耳還是馬眼,完全並不重要,不要拿你用百萬音響發燒線煉出來的耳油來滴我的手機。

所以,如果我就是喜歡某牌普遍嚴重色偏、什麼顏色看起來都帶著螢光的手機,那也是我家的事;所謂「效果好」的標準,不是看色域或是看色票、跟色度計之類的東西也沒關係,標準只有「我喜歡」。

你家有這種東西嗎?我也沒有。Source: Amazon.com

當然,如果你是徠卡或哈蘇資深用戶,而且已經搖黑卡搖到出神入化的等級,那你的「我喜歡」跟我的「我喜歡」絕對有等級上的差異,我除了甘拜下風沒有二話;但這樣的用戶通常也不會(往下)越級挑戰我的品味就是。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有「消費級數位相機」,再加上後來在市場上取而代之的智慧拍照手機,至今最大的貢獻其實並不是挑戰專業級相機、或是拍出如何銳利精準的照片。

這種「全民相機」最大的貢獻,是讓每一個「會按快門就好」的普通人也能彼此用影像溝通,並且以最底層的視角(相對於過去花得起大錢買相機、器材、底片的「專業攝影師」)和最低廉的成本,為整個世代的生活經驗留下記錄。

從前有一段時間在從事數位典藏研究的時候,我曾經跟一些學者有過相關的對話。有些學者認為,數位典藏中所收錄的所有影像,都必須在光線等條件經過嚴密控制的環境下,以最高規格拍攝(像是故宮在攝影棚中拍文物的等級),一來可以呈現最多的物品細節、二來盡量高的解析度也有利於未來的人們判讀。

這一點考量當然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我提出來討論的點,在於是不是「只有」如此規格的影像才能納入典藏?或者再延伸的是,是不是只有「值得這樣拍攝的物品」才能納入典藏?

舉個例子來說,先不談這些東西的背景緣由:毛公鼎、散氏盤這類的博物館藏,當然需要留下數位資料(例如3D掃瞄建模之類)、也值得以最高規格拍攝影像。

西周時代沒有照相手機,人們只好把要留給後世的話刻在毛公鼎上。Source: Wikipedia

那像是藍白拖、洗衣板這類原本隨處可見的生活用品呢?以傳統典藏的想法,這類物品並不需要受到相等的高規格對待;而且從現實面來說,如果這類物品也都要做,那麼工作人員要處理的東西就太多了,總是有個先後順序吧。

然而,如果用一萬年後研究古代生活的學者眼光來看(這不就是數位典藏的目的嗎?),藍白拖對於理解這個時代人類生活(好吧,至少台灣)的價值,並不見得低於毛公鼎。

如果到時候已經沒有實物留存(應該不會,藍白拖多半不是環保材料做的)、也沒有被列入數位典藏,而大多數照片因為某些緣故(例如EMP炸彈、Windows掛掉、個人資料又沒備份)而消失無蹤,存在的證據可能就只有1998年一張320x240解析度、某位小朋友無聊拍自己雙腳所留下的影像檔。

在這時候,規格重要嗎?當然不重要,有就很偷笑了;但如果同一張照片有4K解析度、而且色彩相對(比1998年版)準確,那當然是更好的研究材料。

也就是說,因為手機已經成為非專業常民五流攝影師手邊隨時東拍西拍自拍的日常工具,而這些照片不管品質好壞,都可能成為遙遠未來人們認識這個時代的媒介(如果唐朝就有照相手機多好啊)。

Wikipedia上「一雙十分常見的藍白拖」,看起來也是一部十分常見的手機拍的,但這張照片未來可能很重要。

所以:

  1. 拍照效果好壞、過曝、偏黃偏藍、失/柔焦、螢光色其實都沒關係,或者光看規格就高潮也沒關係,自己高興就好。
  2. 除了自己喜歡、驕其妻妾、晒圖分享之外,其實我們都正在製造數位遺產給日後的世代;在這一點上,品質好的照片很好,但品質普通的照片也不見得就不會得獎。

至於我自己,我不太注重手機拍照的細節規格,反正一流規格給我五流攝影師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而且真有必要的話,進照相館P一下就好了。

順帶一提:我唯一比較難理解的,是非常注重手機攝影規格細節、但照片必開美肌之類照騙模式的想法;不過一萬年之後,這也不重要就是了。

參考閱讀

  • 兩篇我寫的數位典藏相關觀點:
  • YingChu Chen 的照片投稿筆記,算是對「相對客觀」的數位照片評審標準的討論:

--

--

Thinker, writer, scuba diver, motorcyclist, cigar aficionado. Was Chief Editor of Macworld Chinese. http://fred.mba, reach me at fred@tuna.to .